游客发表

原创高进本来想挽回点颜面,不仅遭丁太升“扒皮”,连学历都被质疑了

发帖时间:2024-05-08 19:31:55

原创高进本来想挽回点颜面,不仅遭丁太升“扒皮”,连学历都被质疑了

毒舌归毒舌,扒皮可丁太升又不傻。原创“农村人没资格做音乐”这么大个帽子扣过来,高进他肯定不能戴自己头上。本想

他四两拨千斤,点颜丁太都被拿二手玫瑰举例子:这支乐队跟高进一样是仅遭扎根在东北土壤的,做的升连东西也是土的,但是学历他们就把这种土的东西和摇滚乐进行了十分巧妙的结合,音乐性很强。质疑

节目里丁太升和高进之间的扒皮直接交锋,到此也就告了一段落,原创而鉴赏团的高进其他评委也纷纷委婉地表达了一下对高进音乐的一些建议和批评,算是本想“和稀泥”给和过去了。

就连被丁太升和高进拿来举例子的点颜丁太都被“正主”王力宏,也是仅遭一句轻飘飘的“高进,我尊重你”。毕竟在圈子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惹一身骚”的事儿王力宏是不愿意参与的。

节目播出后,这段争论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公众的舆论十分撕裂。

支持高进的人会说:管他土不土,好听就行!

支持丁太升的人说:土就是土,还不让人说了?

高进本人从业以来,关于他作品“土味”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从未间断,但引起这么大规模的轰动效应和铺天盖地的讨论,还是头一遭。

随着许多负面的评论都涌了上来,高进本人也有些按捺不住,于是他发长文反驳丁太升,直言丁太升对他有“偏见”,没有给到他“体面”。说白了,丁太升对他的点评是一种“羞辱”。

而这时,高进的朋友、黑龙江电视台的主持人周巍,发短视频痛骂丁太升“恶毒”,还称高进是“中国最优秀的唱作人”。周巍的出现直接将整个舆情事态推向了高潮。

丁太升在看到周巍盲目吹捧高进的言论后,他也坐不住,于是写下6400字的雄文《高进是中国最优秀的唱作人——吗?》,把高进从作品、到品位、甚至到学历,整个给扒了一遍。

在这篇文章中,丁太升显然一点没给高进“体面”,直接从歌曲和弦走向、歌词文学性、以及歌曲背后代表的文化现象等角度,把高进的作品给“扒”了个底朝天,从多个侧面论证了高进的作品为何上不了台面。

在分析作品的同时,丁太升还直言高进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历有问题,他放话:“大可以去跟高进自己去求证一下,他是不是上过中央音乐学院。”

高进对这个话题和质疑没有做回应。此前高进参加《吐槽大会》的时候,王讯也曾吐槽他给小沈阳写了一首歌《我叫小沈阳》,歌词是“我叫小沈阳,沈是沈阳的沈,阳是沈阳的阳”,这不都是废话吗。

“你就这个水平,还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你这学历买得太高了!”

其实高进的音乐不是只有现在才受人质疑,一直以来,对他的音乐的质疑声都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广泛的公共议题。

去年的一档名叫《我是唱作人》的网综,当时高进作为首发歌手被邀请参加节目,但在节目里,他成为了被抨击得最厉害的歌手之一。

甚至高进自己都不讳言的说,因为作品土而被“歧视”。

在第一期节目最开始的歌手内投中,高进就被打击了,因为其他歌手对他的不认可,他在内投中拿到了倒数第一。

陈意涵评价他说:“高进老师唱得很好,但是风格不是我的取向。”

说唱歌手热狗评价说:“他的歌固然好听,没错,可是你没有对它有什么特别的共鸣,摆明就跟你讲,我觉得这歌我不喜欢的。”

台下的评审们也纷纷提出了批评。

比如一位电子音乐制作人,评价说:“高进的作品,说实话就是有些土,但没有土到点子上。”

一位声乐老师评价说:“高进的作品比较流于表面。”

还有位电台主播评价说:“高进的作品,就是如果我在餐厅听到,可以直接起身走人的那种。”

而高进在那一场,对阵的是先锋音乐人曾轶可,两人一个风格通俗,一个风格前卫,天南地北的两种音乐,让这场PK显得格外精彩。

在各路大军的联合“抨击”之下,高进惜败给曾轶可。

高进本人对这个结果显然也是难以理解的,他说:“说实话,人家曾轶可的音乐好不好,我觉得也不错,但这么多人喜欢摇滚,这个市场被我低估了。”

其实客观来讲,高进的音乐有没有问题呢?

自然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音乐人一起批判他,更有甚者会说出“在餐厅听到高进的歌直接起身走人”。

但是问题,不在于丁太升所谓的“土”。

音乐固然有土洋之分,但未必土的东西就是不好的。

举个简单例子,韩红老师演唱的《九儿》,是一首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歌曲,听这首歌,你能想象到的就是山东农村高粱地的画面。

这首歌固然“土”,可是有几个人说这首歌不好呢?又有哪位音乐人说过这首歌艺术价值低了呢?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主题曲,由“陕北清唱王”贺国丰演唱的《神仙挡不住人想人》,整首歌无论是曲调还是演唱,都是陕北地区最纯正的“土式”唱法。

可是不知多少观众,一听这首歌就止不住掉泪,也没有人质疑过它的艺术价值。

说到底,“土”不是错,“土”的东西玩儿到点子上,照样可以震撼人心,可以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而高进的歌曲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土”,却没有“土”到点儿上。

高进的创作功底和音乐素养受到质疑。作为创作人,基本的乐理知识必然是基本功,那么高进的乐理基础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一段对话中看出点端倪。

在《我是唱作人》中,歌手们候场时十分无聊,王源看高进背后有把吉他,就说,老师要不弹个吉他玩玩儿,高进就说自己不会吉他,甚至都不会乐器。

汪苏泷听到这十分疑惑,问:“那老师您用什么创作呢?”

高进说,“就哼哼”。然后现场一片尴尬的沉默。

高进乐理基础的匮乏,从他的作品中更是能直观地反映出。他的歌基本上是听完上句就能想象到下句的,稍有乐理基础的人都能扒出,他的歌和弦走向极为简单且老套。

这样的歌很上口,因为大家已经听过了无数相同和弦走向的歌曲,但这也导致了歌曲本身的个性和不可替代性很是匮乏,所以会泯灭掉歌曲的艺术性。

对于每一个有追求的歌曲创作者而言,这种情况都是需要极力避免的。和歌曲旋律的俗套相匹配的,还有高进不够有文学性、且不够深入人心的歌词。

在《天赐的声音》里,丁太升认为高进应该向王力宏学习,其实这不太恰当,因为高进在很多人心里应该算是比较“接地气”的那一挂,我们就不妨拿主打民谣的朴树作对比。

高进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在城市中漂泊的烦闷、惆怅情绪。这样的情绪,朴树在《达尼亚》中,是这样表达的:

高进在《差一步》中,是这样表达的:

哪首歌词更有文学性、哪首歌词更深刻地揭发了困顿、惆怅的情感,一目了然。

说白了,旋律过于简单流俗、歌词过于肤浅,才是高进音乐的弊病所在。

丁太升的批评,最初是因为他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里面。高进明明是一个能够靠“哼哼”就能创作出高传唱度作品的音乐天才,为什么他作品的艺术价值总是没法突破一下、上一个台阶呢?

想必这样的惋惜心情,在许多乐迷心中都是存在的。

后来发展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土洋之争”,在于节目播完之后高进本来只是想找回点面子的,暗戳戳发了一篇“表面上”不点名、实际上直指丁太升的博文。

丁太升是何许人也?大家都知道他在圈子里以指点江山为己任、不仅是出了名的“毒舌”、他还是个典型的“不怕事多就怕没事”的主。

高进直接点燃了丁太升胸中的那股“熊熊战火”。他自己还为这次争端捋出了一个清晰的时间线。

丁太升受到抨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在音乐圈的地位实在不高、作品也实在不济,所以当他直挺挺地批判歌手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谁啊、从哪冒出来的、他有什么资格?”

另一方面,他的评价既缺乏给人留余地的情商,也缺乏能足够说服人的逻辑过程。

比如在节目中,他将高进的问题一言以蔽之为一个“土”字,就明显将“土”和“缺乏艺术价值”两个概念等同了,这是他逻辑不够清晰的明显表现。

而之后他说高进应该向王力宏学习,就更是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歌手硬生生相提并论,缺乏说服力且有踩一捧一之嫌。

丁太升必然要为他的“毒舌”承担一定的代价,但是这些他都不在乎。就像他自己所说:在这个污秽横行扭曲黑白的时代,认为我是小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是,无论如何,像这样的争论,我还是希望华语乐坛能够再多一些,毕竟长期的一团和气,让我们的音乐市场缺乏态度,平庸甚至滥俗的作品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华语歌坛的生态。

这样的生态让不少歌迷都十分痛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口碑高的那些音乐综艺,比如《我是唱作人》《乐队的夏天》,节目组都十分鼓励歌手们和乐迷们大胆讲真话、犀利地表达态度,而这样的表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们的欢迎。

只是这样的犀利态度,或许暂时还不能让一般的观众所接受。

但无论最后争论的结果是什么,我都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毕竟华语歌坛已经不难再烂下去了。

只有我们一次又一次把问题扒开了去探讨,华语歌坛才能越来越澄明,才会有越来越多真正好的、有个性的、有价值的作品出现,这样的结局才是大家真正想看到的。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